肥胖病因从中医角度看、病机措综复杂。其病因主要是湿、痰、水、瘀。有先天禀赋因素,也有后天饮食情志因素。从脏腑辨证分析,肥胖病因从中医角度看主要是人体正气的虚衰,以脾胃机能失调、阳气虚损为本,涉及肝肾功能失调。
脾虚湿阻型
胃热湿阻,主要表现肥胖,治疗方法健脾祛湿。
脾虚湿痰型
饮食不多,体肥臃肿,胸闷憋气,气短乏力,体重倦怠,汗多,有人可出现下肢浮肿或闭经。多见于中老年肥胖者。治疗上多以健脾除湿化痰为主。
胃热滞脾型
多食消谷善肌,体肥健壮肥胖症以多食少动,身体肥胖为其临床特征。属中医学“瘀胀”范畴。又有“肥人”、“脂人”等名称。
中医典籍对由肥胖衍生的恶果有很多精辟论述。如《内经》云:“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吕氏春秋》则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可见古人对肥胖的病因及危害早有认识。
中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喜活动,痰湿内蕴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病机转归为脾胃受损,脾不散精,或脾肾不足,水道不利,变生膏脂痰湿,郁积体内而成肥胖。病位主要在脾(胃)、肾。病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病的治疗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因引起肥胖的原因多样,个体差异较大,证候表现错杂,临床当审因辨证,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