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调养脾胃,重在饮食。2019年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学医院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路志正亲传弟子李福海主任医师,教您避开饮食误区,正确保养脾胃。李福海师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擅长治疗胃病、肝胆病、心脑病、风湿免疫病、神经肌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杂病以及肿瘤等。
◆ 脾胃病这一说法源自易水学派
金元之际,战乱频仍,因饥饱失宜、劳役所伤、喜怒惊恐、寒温失调引起的内伤杂病较为多见,此前用来治病的方法多不奏效。李东垣发微内经古义,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开创脾胃派。因脾胃于五行属土,又称补土派;代表医家多为易水(今保定)人士,世称易水学派。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弟子李福海主任医师等医家,堪称当代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 现代脾胃病与古代脾胃病有所不同
人体元气依赖水谷精微之养。在古代,脾胃病多以温饱不足无法满足脾胃运化所需引起的脾虚、胃痛等脾胃本病为主。水谷精微必赖脾胃功能健全。随着社会发展,物资极大丰富,人们暴饮暴食,肥甘厚味,现代脾胃病已经不再局限于本病,更多地表现为摄食过多超出脾胃运化负荷而致的糖尿病等运化系统疾病。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合理调节饮食就是根本的防治之道。
◆ 饮食调脾胃,也要讲国情
几千年的实践表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保护脾胃的重要因素。易水学派主张“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结构也是以谷肉果蔬为主,合理搭配。如今短短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并不能改变中国人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上还是要遵循这一原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人们的体质各异,衍生出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欧美国家喜欢凉食,而中国人更习惯温食。在中国,北方人喜凉菜,甚至在冬天吃雪糕,南方人则喜热食,皆体质使然,非一朝一夕可转变。
◆ 饮食调脾胃,常见小误区
学习欧美好榜样,不吃主食行不行?
谷物等主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运化谷物获得营养和能量,也是中国人体质较为适应的方式。因此,主食食量控制到合理范围即可,不建议彻底抛弃主食,以防矫枉过正。
老人贪凉爱冷饮,能否证明脾胃好?
寒热虚实,人各不同。老年人器官衰退,脾胃大多虚弱。即便脾胃好,贪凉好冷,但是日积月累,必将耗伤脾阳,影响运化,湿气蕴结,肥胖超重,慢病滋生。
早上起来一杯水,到底该凉还是热?
许多人都有早上起来喝一杯水的习惯,认为可以保养肠胃。别小看这一杯水,有人喝冷的,有人喝烫的,其实,常温最合适。
一顿饕餮猛如虎,来杯冷饮解解腻?
有些人在吃大鱼大肉烧烤煎炸时,喜欢配上冰啤酒、冷饮料,说是可以解腻。其实不然,肥甘厚腻本就加重了脾胃运化负担,加上冷饮,脾胃更是不堪重负。
日常补脾吃什么?日常健胃做什么?
脾胃后天之本,万物皆养脾胃。因此在日常饮食上,无须刻意选择,根据“吃杂粮,限总量,按时吃,八分饱”的基本原则,合理适量饮食即可。
上工治未病,健康在保养。一怕不保养,二怕乱保养。现代人多脾胃病,保养脾胃误区多,我们应避开饮食误区,正确保养脾胃。